-
6月13日
-
信阳毛尖华丽转身绿茶变红茶欲摆脱名茶尴尬境地的正文:
(吴扬?潘再军?张因祥)“省委书记亲自推销‘信阳红’了!”近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第十六届全国省区市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上向八方来客推销“信阳红”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在信阳当地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表示,今年10月份,信阳将举行大规模的营销推介活动,率先在北京、郑州等地掀起“信阳红”风暴,打响“信阳红”品牌。绿茶之乡缘何生产红茶,“信阳红”口感怎么样,发展前景又如何?连日来,记者带着诸多疑问,先后深入信阳市“信阳红”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和茶园,通过采访政府官员、科研人员、茶农和茶商,揭开了“信阳红”的神秘面纱。
尴尬境地:名茶遭冷遇
河南信阳是著名的绿茶之乡,其孕育出的绿茶珍品“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长期以来,信阳市虽然一直把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规划建设,并通过参加茶展、举办茶节等手段来提高信阳毛尖的知名度,但受市场冲击的影响,信阳毛尖并不被看好,一直面临面临着“走不出国、冲不出省、守不住河南、保不全产区”的尴尬境地。
“信阳毛尖一向是采摘春茶的芽尖,对茶资源的利用有限,比起龙井、铁观音等茶叶,产量和产值要低很多。在销售上,信阳毛尖由于宣传和推广不够,缺乏品牌支撑,茶产品单一,季节性太短,好茶无好价。”一直致力于信阳毛尖茶营销研究和宣传推广的信阳陆羽国际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分析道。
信阳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该区茶叶种植面积已达40.5万亩,可开采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干茶1500万公斤,涉茶收入22.6多亿元。然而,由于夏秋茶弃采严重,茶叶单产偏低。“保守估算,浉河区每年因夏秋茶弃采而流失的经济效益达到4亿元至6亿元。”据该区区长邵春杰介绍,浉河区目前茶叶单产不足80斤/亩,低于全国水平和世界水平。
由于茶产品比较单一,信阳毛尖的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大。据调查,一斤高档次同品质茶,信阳毛尖要比西湖龙井低500多元,且龙井、铁观音、碧螺春等品牌的价格一直在攀升,信阳毛尖却在下调。“一亩龙井茶一般一年能收入几万元,而一亩信阳毛尖只能收入几千元。”信阳当地的一位茶商告诉记者。
“名茶之间的价格落差,不仅对信阳茶农的种茶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也使信阳毛尖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信阳的茶产业链一直未能进入良性循环。”欧阳道坤说,“在信阳毛尖遭遇‘囚徒’困境、亟待复兴的情况下,‘信阳红’的出现,对信阳100多万茶农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www.938188.net联系Q:136691178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4689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