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
-
福建绿茶的正文:
绿[Shitinglu]
亦称“石亭茶”。产于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与莲花峰一带的炒青绿茶。最初为僧人所栽制。莲花峰有晋代太元丙子年(376年)的“莲花茶襟”石刻,为福建最早有关茶的石刻,产茶有1600余年的历史,因莲花峰的石亭(亦名石老亭)而得名。鲜叶原料为一芽二叶。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紧结重实,银灰带绿,汤水清澈碧绿,叶底明翠嫩绿,称为“三绿”。味醇爽,香浓郁,随采制季节不同而产生类似兰花、绿豆与杏仁气味的不同香气,称“三香”。外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
石亭茶[Shitingtea]即“石亭绿”七境堂绿茶[Qijingtanggreentea]产于福建罗源西部七个自然村的条形炒青绿茶。每村称为一“境”,每个境包括一些小村落,七个境共建有泰山庙称“七境堂”,故名。采摘一芽一叶,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干制成。条索油绿稍灰,香高味醇,具有自然花香。主销国内各城市。
天山绿茶[Tianshangreentea]产于福建宁德西乡中天山一带的烘青绿茶。《宁德县志》:天山绿茶在宋代为团饼茶,元明产制茶饼供礼品和祭祀之用。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产“芽茶”列为贡品。明清以后制炒青绿茶为主。后为适应花茶生产需要改制烘青绿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杀青、揉捻、烘干而制成。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著称,为窨制花茶的优良原料。大部分集中宁德窨制花茶后运销海外。
云峰毛峰[YunfengMaofeng]亦称“云峰清明”。产于福建永安的烘青绿茶。1978年研制。选用惊蛰至清明间芽多毫福云品系品种茶树与早芽高香黄旦品种茶树,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经摊晾、高温快速杀青、轻压保毫揉捻、薄摊烘干制成。按采制时期拼配为一至三级。条索紧直、色泽翠绿、富含白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鲜醇,叶底嫩黄。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大仙峰毫茶[DaxiangfengHaotea]主产于福建大田屏山乡大仙峰山区的条形烘青绿茶。采摘细嫩芽叶,经晾青、杀青、散热、整形、初烘、摊凉、复火制成。条索细紧,银毫披露,香高味鲜醇。主销福州等城市。
云峰螺毫[Yunfengluohao]产于福建永安云峰茶场的半烘炒绿茶。因外形卷曲,毫锋显露而得名。采制工艺仿“洞庭碧螺春”,以清明前福云系、福鼎大毫等早芽、毫显的良种茶树分批、及时嫩采,分级摊晾拣剔后,经高温杀青、清风、揉捻、整形提毫、文火烘干制成。分极品、优质、一级。芽叶肥嫩、均匀,外形紧结卷曲,茸毛密披,汤色清澈嫩绿,香气幽雅,味甘醇,叶底匀亮,完整。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顶峰毫[Dingfenghao]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炒青绿茶。研制于1990年。鲜叶原料采自无性福云七号、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良种茶树。3月中旬采一芽一叶初展,经萎凋、摊晾、高温杀青、做形、低温慢烘制成。肥壮挺直,毫锋显露,香高,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亮。主销江、浙、皖、沪、以及京津一带。
金绒凤眼[JingrongFengyan]主产福建福鼎的扁芽形炒青绿茶。采摘芽头肥壮的芽叶,经萎凋、杀青、摊凉、翻炒定形、烘干制成。分特级、一级和二级。自然开展似瓜子,密披茸毛,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高味醇。主销福州、北京、东北及香港地区。
斜背茶[Xiebeitea]产于福建龙岩江山乡斜背、背洋、梅溪等地海拔1000米以上高地的条形炒青绿茶。茶树多为大叶型有性群体。经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捞(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足火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香高略带艾香,味醇厚,生津回甘似鲜橄榄。内销福建龙岩、厦门、广东大埔、潮州,外销新加坡。
梅兰春[Meilanchun]产于福州恩顶茶场的扁形炒青绿茶。研制于1991年。因以梅占和奇兰良种为鲜叶原料,故名。4月初开采,取一芽一叶,经萎凋、高温杀青、低温慢烘制成。扁平挺直,色泽润绿,含特殊品种香,味浓醇耐泡。主销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上海一带。
雪山毛尖[XueshanMaojian]产于福建大田大仙峰一带的烘青绿茶。1989年研制。用早春芽毫多的福云品系茶树嫩梢,经摊晾、杀青、揉捻、整形、烘干、拣剔制成。毫显匀秀,香高味醇,叶底匀亮。主销江苏、上海一带。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4287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