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0日
-
炒茶大师与西湖龙井手工炒茶技艺的正文: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西湖水与龙井茶,齐为杭州的金名片。西湖龙井,扁平光滑挺直的外形,嫩绿光润的色泽,清高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赢得了“绿茶皇后”的美誉。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如何成为龙井茶叶?必须经过茶农的精心炒制。2009年,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进一步增加了美誉度。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分为“抓、抖、搭、拓、捺、推、扣、甩、压、磨”等十大手法。在具体操作中又有讲究。比如春茶上市期间,茶叶三天一个样,生长时间不同,炒制技术、火工、手势方法等都不一样;炒制高、中、低的不同档次茶,炒法也有所区分。根据龙井茶的不同品种(如龙井群体种、龙井43等)、不同产地而形成不同品质,各种要素都要考虑进去。所以,这十大手法不是绝对分开的,炒制时要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变换手法,灵活操作,并根据需要控制好锅温,从而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还是挺难的,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龙井村茶农以茶为业,手工炒茶技艺是看家本领;不会炒茶,就难以立足。戚国伟从12岁开始炒茶。那时候,由邻近几家茶农自愿组成互助组,炒茶氛围浓厚:戚国伟们白天采茶,晚上炒茶,如果明天要卖,就炒个通宵。耳濡目染中,戚国伟对于炒茶有了亲切感。后来到了合作社时代,人就多了,学习氛围浓了。以小组为单位,戚国伟们每天炒茶都互相交流经验。第二天茶叶炒好后,就拿出来进行评比,好的插上红旗,奖励一包香烟;差的插上白旗。所以你追戚国伟赶,人人都以炒出好茶叶为骄傲,技术也不断进步。炒茶技艺,戚国伟是向好几个师傅学习的,因为各有所长。有的师傅炒特级茶好,有的师傅炒高档茶好,有的师傅炒低档茶好。比如特级茶,看颜色光亮度,香气浓郁;二三级茶,看条形齐不齐。有人拿在手里炒了40分钟,竟然没有一颗碎茶,那功夫可真深了。大家都在切磋,戚国伟就取各家之长。在戚国伟家族中,能炒得一手好茶的大有人在,戚国伟羡慕得很,跃跃欲试。开始时候看别人炒茶,戚国伟捞两把练练手;学习,还得从烧火开始,慢慢地就学习了青锅,再后来学习辉锅。在当小组组长、队长的时候,戚国伟不光会炒,而且要会管理。那时一小组基本上是6个人。3个妇女,3个男人。妇女炒青茶为主。男人中选一个技术最好的来做组长,10点后他来辉锅;午饭后,另外两个男人辉锅;下午3点钟后3个人辉锅;吃过晚饭,男男女女一起辉锅。那时候手工炒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习惯成自然。炒茶这活比较辛苦,要求“茶不离手,手不离锅”,整个凭你个人的感觉,所以一定要把手练熟。初学的时候,戚国伟手上都是泡,这里挑一针,那里捏一捏,水都会滴下来。泡上起茧,再起泡,再起茧。有一次伤口化脓了,戚国伟手心里因为都是茧,根本开不了刀,所以只能在手背上开刀,把脓逼出来。这样不断地磨炼,逐步把技术练熟、练精。龙井茶的加工由10道工序组成,依次是鲜叶摊放、炒青锅、回潮、二青分筛与簸片末、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等。它们前后衔接,相辅相成,其中摊放是前提,青锅是基础,辉锅是关键。炒制主要把握两道工序:青锅和辉锅。青锅时候温度比较高,湿气很大,手就特别容易气泡。辉锅时候温度比较低,而且茶青的60%到70%水分走掉了,所以只要技术到位,掌握火候,一般对手损伤比较小。好在21世纪初,炒茶机器逐渐引进,青锅这个步骤就可以不用手工了;当今体现老师傅的炒制技术,主要是在辉锅上。机器炒茶,轻松、快捷,炒出来的茶叶还漂亮、卖相好;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外形上,所有西湖龙井都归类成了同一种风格。在品饮的口感上,差距更大。究其原因,机器炒茶水分吸收不够干。手工炒茶能将干茶水分控制在7%以内,但是机器炒茶只能在9%,这2%无论如何都拿不掉的,拿掉后茶叶就容易碎。别看这小小的2%,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茶叶的香气、滋味正是在这2%里面。西湖龙井历史上有“狮”、“龙”、“云”、“虎”、“梅”5大字号,实际代表5个产地,所形成的产品风格也有区别。比如狮字号,狮峰龙井茶。一在于土质,有机磷较高的微酸性白沙土;二在于品种,龙井茶中历史最悠久的群体种;三在于环境,周围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凝聚成一片云雾,得到水气的滋润较多。这里阳光充足,茶树收到漫射光、紫外线的照射,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成分的合成和积累,茶叶品质得天独厚。但是用机器炒,茶叶香气、滋味的独特性就很难体现出来。如果运用手工炒制技术,每个地方西湖龙井的风味特征就能够区分开来。为什么西湖龙井名气这么大?戚国伟一直在研究。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同欧盟国际原产地保护研讨会上,戚国伟指出:西湖龙井茶有千年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一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三是有着古老优良的茶树品种和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四是有现代科学的检测手段和产品标准。由此形成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西湖龙井茶。所以地道的西湖龙井,这些要素缺一不可。传统手工炒制技艺正是西湖龙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茶种、自然环境、土壤特征等等都不会大变,西湖龙井地不地道,关键看手工炒制技术的高低了。甚至可以说,非独特程序和手法不能制成西湖龙井,它成了西湖龙井的精髓所在。由于传承了无数茶农的精湛技艺,完整而独特的西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成为一门绝活。炒茶这个东西,学到老,学不了。而且炒茶不只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确实,炒茶技艺曾是国家二级保密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那时,有一个外国人拿了个摄像机,用了半天时间全程拍摄了炒制技术。国家相关部门发现后,马上把摄像带收掉了。炒茶技艺这么珍贵,但时下却面临着一个问题:茶区祖传手工炒茶人越来越少了。近年来随着省时省力的机器制茶的普及,辛苦的手工炒茶被冷落了。年轻人而言,怕吃苦,学起来麻烦,而且生活条件好了,致富手段也多元化了。茶叶分到户之后,全面实行市场经济,还出现了茶叶“采得好不如炒得好,炒得好不如卖得好”的现象。目前,拥有手工炒制技艺的师傅大多在50岁以上,年轻人较少愿意继承手工炒制技艺而成为传人,这种专业人才出现局部“断档”,炒茶水平也呈现逐步褪化的趋势。但是将眼光放远来看,戚国伟认为手工炒茶是一定要延续下去的。如果都用机器炒,那么龙井茶就失去原味了,以龙井茶著称的龙井村甚至可能徒有虚名。西湖龙井作为中国第一名茶,作为延续多年的国家礼品茶,这是戚国伟们龙井村的荣誉,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戚国伟们有责任将西湖龙井品牌发扬光大。去年11月,戚国伟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炒茶技能大师”,并组建了“大师炒茶工作室”,说实在的是荣誉和责任并存,目的是更好地培养炒茶传人。希望尽戚国伟所能,为西湖龙井手工炒茶技艺得以保留、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3081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