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
-
关于正山小种的正文:
正山小种,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正山小种红茶。 首先,它是红茶,是产生于中国的、世界最早的红茶。 红茶起源于中国,这已是举世公认的事实了。但红茶究竟何时诞生?却还不能确定。成书于明朝中期(约16世纪)的《多能鄙事》一书中曾提及红茶这一名称,这是现存有关红茶的最早记录。 清雍正(1773)年间,崇安知县刘靖在《片刻余闲集》中记述了小种红茶在星村的销售情况,当时星村聚集了很多的行家(茶行),私下销售产于福建邵武和江西广信的红茶。 值得主意的是,书中并没有说明星村就是正山小种的产地,也没有提到被茶界公认为红茶发源地的桐木。那里销售的红茶,也来自其它地方。 在桐木当地,倒是有这样一种传说:明末清初桐木是地外入闽的咽喉要道,动乱中,有一支军队过境桐木,占驻了茶厂。茶农为躲避兵荒逃至山中,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用炭火烘干,产生红变。为挽回损失,茶农采取易燃松木加温烘干,这反倒使得茶叶形成了一股特有的松香味,类似于桂圆干的焦香味。 不过,光凭此传说,要证明正山小种起源于星村桐木,似乎难以令人信服。 在桐木关,人们将正山小种红茶称为乌茶,即黑色的茶。据说这茶由武夷山赤石从水路运往福州销售后,引起了一番轰动??人们都被那迷人的桂圆香味所倾倒了。很快,从福州到海外,风靡了欧洲。 今天红茶的英语名称blacktea,其实就是从乌茶来的。最早产地的百姓们,根据的是干茶的颜色来给茶叶命名的。而品饮的人们,则是根据茶汤的颜色,将它称为红茶。 当然,也有人将它称为武夷茶的,即英语的BOHEA。 今天的武夷山人认为BOHEA是武夷的音误,其实是他们自己的错误。BOHEA不管是从英语,还是荷兰语,或是法语来的,它都是闽南话的武夷的音译。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武夷茶与闽南人有何关系? 闽南人其实很早就在武夷茶的制作和销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了。 闽南地少人多,传统的农业经济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因此自古有闽人以海为田一说。放弃农耕生活,走向海洋,闽南人在很久以前就走出了这一步。 自从海上茶之路兴起,广、潮、漳、泉、厦等茶帮就取代了原来的山西帮,垄断了武夷茶的经营。广、潮、漳、泉、厦茶帮当中除了广帮,其余的潮州帮、漳州帮、泉州帮和厦门帮,都是讲闽南话的。而在广帮中,闽南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当时的武夷山,广州行商控制着那里的茶叶经济,广州行商中闽南人占有主要地位。闽南人还参与了武夷茶的制作,当时的制茶工人,有一部分来自闽南。 到今天武夷山的天心岩茶村里,很多茶农仍然还讲着祖传的闽南话,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当时闽南人经营茶叶生意,不仅在潮、厦、漳、泉,而且远到广州。广州的许多茶行都是由闽南人开办的。例如康熙59年(1720年),广州15行商成立了公行,这些行商不仅来自广东本省,还来自福建沿海。到了道光十年(1837年),广州十三行(洋行)中竟有十个来自福建。 闽南人还参与了茶叶的海上运输。先是郑成功,他控制了海上贸易,其中包括茶叶贸易,并成功地利用茶叶贸易取得的利润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和清朝抗衡。郑成功本人就是闽南人,他的很多部下也是闽南人。再后来,很多闽南人运输茶叶,来到巴达维亚(即今天印尼首都雅加达),再从那儿运到欧洲(荷兰等地)。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2455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