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
-
俄驻沪领事品大红袍忆中俄茶史的正文:
“这个茶味道非常非常好,我对这个茶很感兴趣。”四月十八日上午,在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先生品着大红袍茶,对记者由衷感言。
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先生一行四人今日参加在此间开幕的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特意来到武夷山展馆。“我以前喝过这个大红袍。”他操着纯熟的普通话告诉记者,他对这种茶念念不忘,此次国际茶文化节能再遇到大红袍,感到非常高兴。当从武夷茶人口中得知,在中国清朝的时候,武夷茶就曾由“万里茶路”大量销往俄罗斯,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先生感到十分兴奋,并向茶人详细了解这段典故。
一七六二年,清政府取消俄国商队来华贸易的权利,中俄贸易仅开恰克图一地,随着由海路输往欧洲的武夷茶在欧洲逐渐普及,出口俄国的茶叶量渐渐增多,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起,逐渐形成了一条由内地到俄罗斯的茶路。据记载,这条茶路的运输路线是由福建武夷山到达恰克图,再与俄国商人交接,运往莫斯科、彼得堡,茶叶运输路线长达一万二千公里,被称为“万里茶路”。据有关资料记载,俄国在十八世纪从中国共进口茶叶七十四万担,平均每年七千四百担,这些茶都出自武夷山地区。
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先生边听边拿起手中的笔,在展馆内悬挂的“万里茶路地图”上丈量,并高兴地把这段历史告诉了他的同伴。在结束采访时,尼古拉•乌菲姆采夫先生真诚地告诉记者:“我预祝大红袍在此次活动上取得成功,我希望武夷山和俄罗斯的合作一年比一年好。”(完)
标签:
文章均为安溪铁观音茶叶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www.988133.com/view.asp?id=10114
- 评论:(0)
- 隐藏评论
【评论很精彩,有内幕、有真相!】